首页 > 历史小说 > 曹操魂穿崇祯,朕命你背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疯狗逼宫貔貅殿,晋商雪叩巡抚门

 

魏忠贤扯着嘴角似笑非笑。

“瑞王体恤圣上,靠着宗室月例过活,日子紧巴。是咱家思虑不周,待破了眼下这桩案子,定把房钱如数奉上。”

朱常浩袖中手指掐进掌心,这阉狗竟赖着不走。

他后槽牙暗暗咬紧,面上堆起三分笑。

“皇上的人来汉中公干,孤就是典当朝服也得把诸位伺候周全。你等好好办差,孤令长史备了一些盘缠,供路上花销。”

魏忠贤眯起三角眼。

满朝文武谁不知瑞王是貔貅转世?

去年纳个侧妃狮子大开口,硬从户部抠走十八万两置办冠服。

如今主动往外撒银子,怕不是藏着见不得光的事。

魏忠贤突然提高嗓门,冲着朱常浩长拱。

“殿下仁义!咱家这就让孩儿们收拾箱笼,今日便搬去县衙借住。”

他刻意把“县衙”二字咬得极重,目光钉子似的扎在对方脸上。

就藩以来何曾受过这般刀尖抵喉的羞辱,朱常浩抬脚踹翻锦凳。

“悉听尊便。”

魏忠贤抚着翡翠扳指,眼角笑纹收得干干净净。

查还是不查?

身处王府,即便未能完成皇帝交代差事,面上还勉强过得去。

若是搬离这里,不仅颜面扫地。

以后出门,谁还会给他这张脸面子?

咱家为何被人忌惮。

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

亦或者,眼下的事儿,比得罪我更加重要?

瑞王殿下,你这是逼着咱家查你啊。

朱常浩接到长史回报,得知魏忠贤己接受五千两白银,搬至县衙。

“不过是一条瘸腿的狗,不必在意他。黄云发商号的人现在何处?”

“己入汉中府,大掌柜抵达南郑,住在客栈。”

“请他入府。”

子时,瑞王府暖阁内。

深夜的瑞王府暖阁内,朱常浩与黄云发商号大掌柜黄启龙对坐而谈。

“殿下,此次所需铁器三千件,粮食两万石,布料一千匹,再加两百匹马。”

朱常浩微微一震,这样的数量着实超乎他的预料,难怪黄启龙亲自前来。

“黄掌柜,你们的胃口真不小,是准备送去建奴那里?”

黄启龙听罢大笑。

“殿下多虑了,我黄家商号何曾与建州有过交易?只是今年时局不顺,家主体谅商队南北奔波不易,所以让我等多采些货物,走黑水靺鞨旧地。”

确认这些物资不会送往建州,朱常浩心中石头落地。

“如此大量的物资,尤其是铁器和粮食,我得稍作准备。”

“那是当然。”

就在两人商谈之际,魏忠贤收到了消息。

瑞王是得了失心疯么?

铜灯爆了个烛花,映得他面如恶鬼。

黄家的话也敢信?

这是嫌脖子上的绞索不够紧?

卢象升的暗桩收到风声。

此事,咱家想给你隐瞒也不可能了。

“卢象升!”

“卑职在!”

“撤回盯着黄启龙的人,盯死瑞王府。”

“是!”

卢象升出了县衙,招了招手,一名夜不收走了过来。

清晨,卢象升亲笔信函便搁在了曹操案头。

曹操扫过结尾的暗记,顺手将信纸一角凑近烛火。

昨日,被吴自勉扣押的掌柜靳鹤洞招了,商队中的盐、铁、纸张、粮食皆是运往建州。

今日,自家叔叔又与晋商勾连。

他望着窗外腊月冻云。

这千里驿道,多少边军将官袖里揣着晋商红封?

又有多少官员一边上着奏章,一边吃着建奴给的好处。

在外己逾月,新年临近,停留陕北时间所剩无几。

待魏忠贤对瑞王下手后。

曹操决意,将他带回京城。

孙阁老帮他在勋贵子弟中物色了一个人选。

开年后,将这人安排给魏忠贤。

算是再加一条绳索。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延安府衙门前,数十人跪在雪地里,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

领头的是中年商人,锦衣厚袍也难掩一脸憔悴,正是靳氏商号总掌柜靳良玉。

他扯着嗓子哭喊:“冤枉啊!青天大老爷!求陈大人为我等做主!”

府衙内,陕西巡抚陈奇瑜正批阅公文。

一个小吏匆匆进来禀报。

“大人,外面来了一群靳良玉商号的人,说是要告延绥镇总兵吴自勉。”

"让他们进来。"

靳良玉进了大堂,跪地叩首。

“草民靳良玉,叩见大人。”

“有何冤情,速速道来。”

“回大人,小民世代经商,祖上做盐铁生意。上个月,小民商队路过延绥镇,吴总兵无缘无故将掌柜靳鹤洞扣押,还把商队货物全给抄了!”

"正规经营?可有凭证?"

“有!这是路引,还有盐铁行商牌照,都是朝廷发的!”

陈奇瑜接过文书仔细查看。

"此事本官知道了,你先将状纸递上来。"

靳良玉递上状纸,又道:“大人!求您为我等做主啊!”

陈奇瑜看着跪在地上痛哭的靳氏族人。

“本官会派人彻查此事,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多谢大人!多谢青天大老爷!”

他如何不知靳良玉商号被扣,只是民不举官不究,现在靳良玉来了,正是他过问的好时机。

动晋商,

陈奇瑜搁下狼毫,揉着发酸的腕关节站起身。

“备轿,去三边总督府。”

王在晋听得门房通报,立在滴水檐下相迎。

两人分宾主落座。

陈奇瑜开口询问:“王公可听说吴自勉扣了靳家商队?”

陈奇瑜的到来,是王在晋最不愿意面对的情况。

白水县民乱,能快速平息,走的就是抄富商的路子。

这事儿,他猜测有京城的影子。

“确有耳闻,怎么?出了什么事?”

陈奇瑜略一沉吟。

“靳良玉今天从山西过来,到我府衙状告吴自勉私扣商队。”

王在晋再次点了点头,他没有接陈奇瑜的话,而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陈公,你参赞军务,应当明白,开春后,建奴在边境陈兵,恐怕是要……”

“我自然晓得,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放任手下如此行事,恐有后患。”

王在晋大概猜到了陈奇瑜的来意。

皇帝旨意现在正放在书房中,等杨肇基到任,吴自勉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但,皇上不让说,他只能暂时撇开关系。

“不,这事与我无关,与吴自勉关系也不大。”

“你的意思是?”

陈奇瑜大吃一惊。

“不,魏提督干的,审人的你也认识,石三畏。”

“他意欲何为?!”

“陈公,别问我,我也不清楚。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弹劾魏阉的奏章,早己堆满了乾清宫。”


    (http://moshangge.com/book/OPQQ-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