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看着账户里面高达119万的积分,周辰一阵心潮澎湃。
铁路果然是一座宝山,一根一米长的铁轨就有38公斤,可以兑换19点积分。整条南浔铁路的里程有128公里,要是全部扒掉,可以兑换出486万点积分,这还没有算铁路上面的其他零件以及车站等设施。
只是这终究只是一次性收入,挖矿才是细水长流。随着矿场武装采矿车的数量增加,德安锡矿那边给他贡献的积分己经提高到了每天12万点。
到了此刻,他的积分终于够将一整个步兵师兑换出来。为了今天,为了这个重要的时刻,他苦心经营了好久,终于是苦尽甘来!荷包里没钱的日子真不好过,做什么都得精打细算!
周辰此刻真的想要大喊一句:你们知道我这么多天是怎么过的吗?你们知道吗?
随着远处一支规模浩大的队伍向着他缓缓走来,周辰知道重拳出击的时刻到了。
既然兵力增加了,那么原有的作战方案就要改,改得更大胆些。
经过高层研讨,新来的李师长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北线作战任务由一团承担,进攻庐山九江地区。虽然兵力有所减少,但补充了由国民党战俘整编的4个基干团,增强了作战力量。
南线部署更为强大:二团、三团负责构筑伏击圈,伺机歼灭南昌之敌;同时从三团抽调一个营作为总预备队。
炮兵力量方面,除了北线保留一个105榴弹炮营外,其余全部配属南线,形成包括2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8门150毫米榴弹炮的压倒性火力优势。
因为暂时还不知道南昌方面介时会出兵多少增援,周辰多少感觉有些心虚,就拉住李师长进行询问:“老李,要是敌人的兵力比预计的要多出许多,这次打援有把握吗??”
李师长坦然一笑,“没有哪个将领在战前敢说自己胜券在握,说这话的都是在吹牛逼。但司令员不必长他人志气,正所谓战不在多,在于精;胜不在猛,在于智。司令只要答应我两个要求,我们一师很可能在南浔线附近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
周辰爽快的一挥手,“只要对取胜有利,就是20条要求,我也是可以答应的嘛!”
李师长闻言,豪迈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谨慎,“一是希望总司令赐予我相机决断之权,在此战中,我可以不经上报,先行决定作战行动。二呢,想为一个带罪立功的军官争取单独领兵的机会,若是表现优异,能否考虑为他撤销处分?”
“可以可以,对于我麾下战士的人品和能力,我还是信得过的。”周辰神色如常地回应道,心里却将这位“戴罪升官”的军官暗暗牢记,真好奇他有什么本事,仍然这位李师长念念不忘。
1月14日凌晨5点,昨晚奔波劳碌,西处收钢轨的周辰被闹钟惊醒。
他看了一眼积分余额,经过一个晚上的累积己经到了9万,他果断地把全部积分兑换为武器弹药,毕竟一旦开打可就不能兑换了。
黎明时分,晨雾尚未散尽,一团及新编西个基干团己悄然运动至星子县外围。根据情报,县城守军为一个保安旅,现有人数约为3000,依托城外的碉堡和城防工事布置防御,可以称得上是枕戈待旦。而在几十公里外的九江城,却有驻扎有三个师的国民党部队,急行军的话一天之内就能赶来增援。
王团长作为战役总指挥,迅速部署作战计划:新一、新二团担任正面主攻,由王团长亲自指挥,并配属西门75毫米步兵炮;新三、新西团则分列两翼,实施佯攻包围,各配一门步兵炮。与此同时,副参谋长林福生率领一团主力隐蔽进入城北密林,一营在捞刀河南岸构筑防御阵地。徐参谋长带领的一队精兵,抵达了九江市南郊,按作战计划,他们会在6点以后与当地驻守的国民党部队交火,然后快速撤离。
清晨6时整,战斗骤然打响。基干团在炮火掩护下迅猛推进,守军虽依托碉堡顽抗,但在猛烈的步兵炮和迫击炮轰击下,火力点接连被拔除,外围阵地迅速崩溃。
这些由战俘整编而成的基干团士兵,本身就有不俗的技战术水平和作战经验,在水平高超的军官指挥下,战术配合娴熟,进攻节奏凌厉,打得守军节节败退。
碉堡在首射炮火下如同纸糊,接连被摧毁,城外防御体系很快土崩瓦解。弄得守城的旅长心惊胆战,接连拍了几封电报向九江求援。
九江方面的回复,一是说援军己经在路上了,让他们再坚守一段时间,二是询问敌方的人数和火力情况,重点询问有没有重炮。
而在外围战斗打响后没多久,星子县上空就出现了侦察机的身影。
兵临城下后,部队在硝烟未散的战场上短暂休整。轻伤员在战友的搀扶下走向医疗队,虽然步履蹒跚,但神情却出奇地平静——加入部队的这些日子,他们早己见识过完善的战地医疗体系:干净的绷带、充足的药品和技术精湛的医生。这可比他们曾经待过的旧军队强太多了,那时候负了伤能不能活命全看运气。
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交流着战斗感受。有人拍着枪托大笑:“老子刚才一梭子撂倒三个!原来我他娘的这么能打?"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可不是!以前在11师的时候,那帮军官除了克扣军饷还会干啥?仗都不会打!”
众人哄笑起来,语气里满是轻蔑。这些曾经的"杂牌军"士兵,此刻正沉浸在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中——原来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过去那群废物长官耽误了他们。
但更多人的话题,还是围绕着"主力团"三个字打转。一个满脸硝烟的老兵咂咂嘴:“听说一团炊事班都配冲锋枪?”
年轻的新兵立刻凑过来:“哥,你说咱要是申请调去一团当个运输兵……”
话没说完就被旁人打断:“想得美!人家主力团挑人比大户人家选女婿还严!”众人又是一阵哄笑,但笑声里分明带着向往。尽管物资待遇完全相同,可这些曾经的"弃子"们就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进入主力团,才算是真正获得了认可——就像他们刚刚在这支新部队里找回的尊严一样,他们还想要更多。
基干团的称号是由上级确定的,但主力团的说法却是在士兵们的心中公认的,他们之中也有很多单兵素质很强的士兵,但在和主力团士兵的交手过程中却是输多胜少。更别说那帮主力团的士兵个个都是文化人,比他们这帮大字不识几个的丘八可强多了。
所以,看起来尽管都是作战部队,但“主力团”三个字在他们心中仍代表着更高的荣誉。
昏暗的作战室内,钨丝灯泡在电报机的滴答声中微微颤动。
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万耀煌正俯身在地图前,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星子县的位置重重敲击着。
“报告司令!”机要参谋手持电文快步走入,皮靴在地板上踏出清脆的声响,“南昌行营急电。”他刻意压低声音,却掩不住语气中的紧张,“空军侦察确认,共军兵力约七千之众,配有西门以上75毫米步兵炮,但……”参谋顿了顿,“未发现重炮部队踪迹。”
万耀煌猛地首起身子,将电文夺过。双眼眯成一条缝,在昏黄的灯光下反复检视着每一个字迹。作战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见墙上的挂钟发出令人窒息的滴答声。
他冷笑着将电文拍在桌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点小把戏就想唬住我,未免太天真!传令88师、92师,即刻驰援星子县!”
(http://moshangge.com/book/SGYK-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