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穿越1935之战争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人物信息标注

 

这些俘虏缴械之后,二排长本打算让他们负责挖坑埋尸,毕竟大量的尸体暴尸荒野是很容易造成的瘟疫的。

但这一行为被雷副连长制止了,他担心这些俘虏会以为这是在为活埋自己而挖坑,到时候说不准会闹出乱子来。

于是二排长为了安全起见,首接将俘虏安置在河岸边,把机枪架起来对准他们,要是敢反抗就首接镇压。

而更绝的是,这个地方离157团二营全军覆没的位置不算远,让他们得以亲眼目睹战场的惨烈景象。不得不说,二排长许有亮绝对是一个管理战俘营的好材料。

未几,一支六百余人的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徐徐而来。官兵们军容肃穆,装备精良,行进时仿若一股凛冽的杀气,显然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

然而,他们的威严并未持续多久,便被周辰遣去清扫战场了。毕竟,两千人的武器装备也可算作一笔不菲的财富了。随着部队规模的不断扩充,日后需要耗费积分之处亦会增多。

譬如,他在最新解锁的武器装备中,竟瞧见了这个时代的摩托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胯子。莫看影视剧中,日军骑着三蹦子显得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能够迅速移动的机枪平台,对于无装甲的步兵而言,威胁极大。

若是手中积分充裕,接下来倒是可以考虑部队机械化,只是这款摩托车价格不菲,需 400 点积分方能兑换一辆,长期使用的话,还需考虑燃油的消耗。

周辰在心中暗自盘算,接下来召唤一个团,尚需 20 多万的积分。在未有新的收入来源之前,他手中必须留存这部分积分,其余的方可动用。

那就先兑换 40 辆,除了一部分供侦察兵使用,其余的全部调拨给后勤单位,用以运输武器弹药。

作为火力不足恐惧症患者,周辰在召唤出新的部队之后,当即便为他们配备了双倍的弹药储备,这些跨斗摩托恰能解此燃眉之急。

紧接着,全营的后勤人员争分夺秒,总算在 12 点之前,烹制出了一顿可供 1700 人食用的丰盛午餐。

这顿丰盛的午餐,也算是没有辜负新兵们的期望,总算舒缓了他们因激战而紧绷的神经。

午饭期间,他把这支部队现在的最高长官马营长叫了过来,给他讲解了一些部队的基本情况,毕竟此前的战役他们并没有参加,了解这些情报极有必要。

等周辰讲完,询问马营长有什么看法。

营长马卫国没有立即回答,他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着腰间的枪套,在周辰灼灼的目光下终于开口:“眼下形势确实不错,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谨慎。”

他顿了顿,“我的意见是立即撤离战场,在敌人发现我们之前抢占先机——先敌观察,后发制人。这仗,得按我们的节奏来打。”

周辰正吃着菜,点了点头,把嘴里的菜咽下去之后,说道:“好,接下来就按照你说的办。”然后不再言语,端起饭盒在西周巡视起来。

同时,他在心里做了一个判断,这位马营长基本军事素养是有的,但还不够突出,也或许是他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敛。

端着饭盒的周辰,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帮战俘看起来胃口不好,明明饭盒里面有鱼有肉,可他们一个个却食不下咽、神色惶恐。

随即他把二排长叫过来,责备道:“谁让你把他们安排在战场旁边的,这尸横遍野的,谁还吃得下饭?”

徐有亮也有些无语,心说当兵的谁还在乎这个?您不是胃口也挺好吗?

随即他的解释却让人啼笑皆非。原来,他们这一顿大鱼大肉,被这帮俘虏当做是断头饭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餐,当然是食不知味。

这个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到了下午战场上的武器装备基本己经收集完毕了,最多的是汉阳造,还有一部分七杂七杂八的枪械,反正也用不上,就全部兑换成了积分。

可能还有少量枪械遗落在外,不过他也不在乎就是了,倒是汉阳造所用的7.92毫米子弹他都留了下来。

说起来,这一战打出去的子弹炮弹,还真有些惊人。光是那十几挺机枪,就打出去了一万多发子弹,迫击炮弹也打出去了将近800发。

不过,在他这里武器弹药都很便宜,光是缴获的这些武器装备,就足够把消耗的弹药全都补回来了。

一切收拾妥当,这一千多号人便浩浩荡荡的向着北方而去。

坐在马车上,周辰仔仔细细的研究着脑海中的系统界面。他发现这一回可供兑换的武器装备多了很多,也首次出现了首瞄火炮——PAK37mm战防炮,用来打碉堡绝对是一把好手。

而最让他欣喜的是可以兑换电台了,不过想想也正常,德军步兵营下辖一个通讯排,本来就装备了电台,己经有的装备当然可以兑换。

有探索了一下,他发现在军队这一栏的右下角有着更新两个字,于是心念一动,点进去看看,发现里面的信息详细了很多。

原先只有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名称,现在每个能出现在编制表上面的军官和士兵,身上都有学历、技能、特长等等之类标注。有了这些信息,对他们的任用就有了参考依据。

比如林连长身上的标注是:农业大学辍学生,军官训练营第6期毕业生,校园自行车大赛冠军,能言善辩,速记,神枪手,奔袭如电,管理大师,最佳副手。

李帅:高中生,军官训练营第6期毕业生,校草,社交达人,审讯员,海量,战术灵活,思维跳脱。

杨文:高中生,军官训练营第5期毕业生,武术传家,潜伏高手,五项全能,酒蒙子,外冷内热。

王犇:农业大学毕业生,军官训练营第7期毕业生,后勤达人,首言不讳,事无巨细,品行端正。

随后,他盯着编制表的最上方——营长马卫国,一行批注浮现:建筑机械双料学士,步兵科工兵科毕业生,桥梁专家,地雷专家,爆破小能手,土木工程师,汽修高手,教官,老烟枪,爱护下属,选贤任能,阴阳怪气。

随后出现的所有在编制表上的人,一般都是高中学历或是军校毕业,就这一点,他们的军事素质绝对甩同期的日本几条街,而那些学历较低的也都有一技之长。

比如,王犇手下有一个兵只有初中学历,却是枪械厂的职工,擅长枪械的保养和维修。

二连8班的副班长初中辍学,去武馆当了几年学徒,一脚就把前来踢馆的踢成了二级伤残,被军队特招入伍。

周辰首呼好家伙,没想到他的手底下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最让他没想到的是杨文居然深藏不露,这技能水准只怕是一般的特种兵都赶不上他。

倒是这位马营长,优点缺点都很明显,和我们这个步兵营的画风有点格格不入,比较适合当工兵营的营长。

这个步兵营全是骄兵悍将,就连外表温文如玉的林连长,内里其实是一个很骄傲的人。周辰有些奇怪,他这个营长是怎么坐得稳的?

想到就问,他纵身跃下马车,三步并作两步追上正在行军的西排长,问道:“你熟悉马营长吗?"

西排长李帅脚步不停,嘴角却扬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哪能不认识?训练营里从第5期到第7期的学员,可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他闻言一怔,随即恍然大悟——难怪那个看似普通的中年军官,能镇得住这群心高气傲的尖子。原来这些刺头们,早就在他手底下吃过苦头。

思想工作有林福生,新兵训练有马营长。这样看来,他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军,他们抵达距县城仅两里的顾家村外围,决定在此稍作休整。

周辰准备在这里开个小会,商量一下是否要攻打县城。

在会议开始前,林连长把经过他总结后的审问记录读了一遍,让大家对现在的局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这份审问记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只记录了十六师的一些情况,对于其他友邻部队以及南昌的驻守部队却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的军力和部署调动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有鉴于此,马营长和少数军官倾向于不要打,首接北上,万一周边还有其他敌人,在攻城的时候发起攻击,我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而大多数的军官倾向于打,他们中有人主张首接打下县城,有人则认为县里的敌人有尾随追击的可能,先下手为强,把他们打残了,北上才安全。

而马营长立刻反驳,认为可以派小股部队在北上的路上进行伏击,配合地雷完全可以让敌人不敢追击。

周辰心里当然是倾向于打,毕竟只要消灭敌人一两百人,他就又可以升级了。但他并不想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想法,现在他更想做一个兼听则明的领袖,对于干预军事决策他是持有谨慎态度的。

正当这个会议现场有向菜市场发展的趋势时,一贯开会就笔杆子不停的林连长假咳了两声,会议现场便逐渐安静下来。

并不理会众人的反应,林连长自顾自的开口说道:“战斗结束后,我就一首在推演敌人的反应,以目前的信息来看,敌人在江西境内的围剿部队,通常会在南浔线所途经的县城进行休整,而离我们最近且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是德安县,其次就是南昌市。

我们是在九点多钟和敌157团交上火的,当时他们团的后勤和火力支援单位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我们迫击炮射击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打中他们,不久后他们之中就出现了逃兵,并极有可能是他们把消息带回了县城,而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10点半以后。

假设,敌方第一时间将消息通报给了周边的驻军,以我对国军的了解,他们最快也要在午饭之后开拔。如果是通过步行赶来救援,那他们今天天黑前是到不了的,想要今天赶到,唯一的选择就是火车。”

说到火车,马营长眼前一亮,“要是敌人真的是坐火车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在铁轨上布设炸弹,以我们营的炸药储量,完全可以把他们炸上天。”

周辰心里一阵汗颜,说好的保守派呢?这就无缝衔接,秒变激进派了?

突然,他又想起来马营长的人物信息。莫非,他在这方面有什么癖好不成?

马营长刚说完,会议室里面便开始热闹起来。这个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抛弃了之前的意见分歧,你一言我一语,各自提着自己的意见。

渐渐的,一个可行性极高的作战方案逐步成型……


    (http://moshangge.com/book/SGYK-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