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紫禁城,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却添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郁。永寿宫的莲池里,残荷断茎在秋风中摇曳,水面漂浮着枯黄的荷叶,像一张张破碎的脸。沈清辞站在临水的朱红栏杆边,看着乳母抱着萧瑾昀在廊下晒太阳,小家伙穿着鹅黄色的夹袄,咿咿呀呀地抓着乳母的衣角,眉眼间的灵动越来越像萧承翊。
“娘娘,风大,仔细着凉。”晚翠捧着一件素色披风追出来,细心地为她系在肩上。披风的料子是江南新贡的云锦,摸起来软糯如脂,却被沈清辞用银线在边缘绣了圈简单的回纹,少了几分华贵,多了些素净。
沈清辞拢了拢披风,目光掠过莲池深处:“你看那池底,是不是藏着什么东西?”
晚翠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只见水面下隐约有团黑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她连忙唤来两个熟悉水性的小太监:“下去看看,那是什么。”
小太监们脱了鞋袜跳进池里,淤泥没到膝盖。折腾了半晌,其中一个举着个湿透的布包爬上岸,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个用桃木雕刻的小人,胸口贴着一张黄纸,上面用朱砂画着诡异的符文,还歪歪扭扭写着“萧瑾昀”三个字。
“是厌胜之术!”晚翠吓得脸色惨白,一把将布包扔在地上,“哪个天杀的如此歹毒!竟敢用这种阴损法子害小殿下!”
沈清辞的指尖冰凉,盯着那个桃木小人,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醉鱼草的事刚过三个月,竟又出了这等事。这次的手法更隐蔽,藏在莲池底,若不是今日风大吹开了水面的浮萍,恐怕永远都不会被发现。
“把这东西烧了,灰撒进护城河。”沈清辞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别让小殿下看见。”她转身看向乳母,见萧瑾昀正咯咯笑着拍打乳母的脸,心里稍稍松了些,“从今日起,乳母带着小殿下搬进内殿,日夜守着,不许离开半步。”
乳母吓得连忙跪下:“是,奴婢遵命!”
萧承翊得知此事时,正在与几位大臣商议西北军情。他猛地将奏折拍在案上,砚台里的墨汁溅了满桌:“查!给朕查!永寿宫上上下下,从洒扫的宫女到管事的嬷嬷,一个个都给朕审!朕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作祟!”
禁军统领亲自带着人来永寿宫搜查,翻箱倒柜查了整整三日,却一无所获。那布包的布料是最普通的粗麻布,桃木小人的木料也随处可见,根本查不到源头。
沈清辞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庭院,眉头紧锁。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手法干净利落,连一丝线索都不肯留下。她忽然想起李太医说过,萧瑾昀这几日夜里总爱哭闹,还时常吐奶,当时只当是换季着凉,现在想来,恐怕与这厌胜之术脱不了干系。
“晚翠,去把小殿下这半个月的饮食单子拿来。”沈清辞沉声道。
晚翠很快取来一本厚厚的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萧瑾昀每日的奶量、辅食、甚至喝水的次数。沈清辞一页页翻看,忽然停在十天前的那一页:“这碗莲子羹,是谁送来的?”
账册上写着“八月十二,巳时,贤妃娘娘派人送来冰糖莲子羹,小殿下食用半盏”。
“是贤妃宫里的人送来的。”晚翠回忆道,“那日贤妃娘娘说自己新得了些上好的湘莲,特意炖了羹送来给小殿下补身子,奴婢检查过,没发现什么异样。”
沈清辞指尖划过“湘莲”二字,眼神微凝。贤妃?自淑妃被打入冷宫后,贤妃便一首安安分分,从未出过差错,甚至还时常送来些婴儿衣物,表现得十分亲近。难道是她?
“去查查,贤妃宫里最近有没有人买过桃木。”沈清辞道。
晚翠领命而去,回来时却带来一个更惊人的消息:“娘娘,奴婢去内务府查了,贤妃宫里上个月确实买过一批桃木,说是要做些小玩意儿给小殿下玩。可……可内务府的人说,那些桃木都做成了拨浪鼓、小木剑,还送了几个到咱们宫里来呢。”
沈清辞拿起桌上那个刻着“福”字的桃木拨浪鼓,这正是贤妃送来的。她仔细翻看,木头光滑,没有任何异样。难道是自己想多了?
就在这时,顾文彦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自秋闱后,他偶尔会托人送些江南的新奇玩意儿给萧瑾昀,附信说些翰林院的趣事,沈清辞也会回赠些笔墨纸砚,算是一种无声的扶持。
信里,顾文彦除了问候小殿下,还提到一件事:“……近日在翰林院整理旧档,发现一份前朝关于‘厌胜之术’的记载,言其常与特定香料同用,桃木小人藏于水泽处,辅以‘迷迭香’燃烧,可使婴幼儿夜啼不止,日渐羸弱。臣不知此事真假,然念及小殿下近日不适,特告知贵妃娘娘,望娘娘留意……”
迷迭香?沈清辞心中猛地一跳。她想起十天前贤妃送来的莲子羹,当时确实闻到一股淡淡的异香,贤妃说是加了些西域的香料提味,她并未在意。
“晚翠,去把那日装莲子羹的碗找出来!”沈清辞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那只玉碗被收在库房的角落里,晚翠找出来时,碗底还残留着一点褐色的痕迹。沈清辞立刻让人去请李太医,李太医用银针一试,银针竟微微发黑。
“娘娘!这碗底有残留的毒素!”李太医脸色大变,“这不是烈性毒药,而是一种慢性毒素,混入迷迭香中燃烧,再通过饮食进入体内,初期只会让人精神萎靡,长期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贤妃先用迷迭香配合厌胜之术让萧瑾昀夜啼,再借着送莲子羹的机会下毒,手段阴险至极。
“好一个贤妃!”沈清辞的声音冷得像冰,“本宫平日里待她不薄,她为何要如此对昀儿?”
晚翠咬牙道:“定是嫉妒!娘娘诞下皇长子,又掌凤印,她早就眼红了!淑妃倒了,她便想取而代之,所以才对小殿下下此毒手!”
萧承翊得知真相后,震怒不己,当即下令将贤妃打入冷宫,其家族也被牵连,父兄均被降职流放。贤妃被拖走时,状若疯癫:“沈清辞!你别得意!这后宫的位置,你坐不稳的!年家不会放过你,那些被你打压的人,都不会放过你!”
年家?沈清辞心中一凛。她差点忘了,贤妃的母亲是年羹尧的表妹,算起来,她与淑妃还是表亲。看来,这不仅仅是后宫争斗,更是前朝势力的反扑。
贤妃被废后,后宫总算安静了些。萧瑾昀在李太医的调理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夜里也不再哭闹。沈清辞却不敢掉以轻心,她知道,年羹尧虽在边关,但其党羽在朝中仍有势力,这次没能扳倒她,定会策划更恶毒的阴谋。
这日,沈清辞正在教萧瑾昀认东西,顾文彦派人送来一幅画。画上是江南的烟雨杏花,画角题着一首诗:“杏花烟雨里,读书声未歇。莫忘来时路,不负故园月。”
沈清辞看着诗,忽然想起顾言蹊。她问送信的小吏:“顾大人近来可好?”
小吏躬身道:“顾大人一切安好,只是……只是前些日子弹劾了户部侍郎张大人贪墨赈灾款,被张大人在朝堂上参了一本,说他年纪轻轻,不懂规矩,陛下虽未降罪,却也让他闭门思过三日。”
沈清辞蹙眉。户部侍郎张启年是年羹尧的心腹,顾文彦弹劾他,无疑是捅了马蜂窝。“顾大人可有说什么?”
“顾大人说,为民请命,何错之有?便是再被参十本,他也认了。”小吏的语气里带着敬佩,“他还说,若不是贵妃娘娘当年推动赶考银,他现在还是个乡野书生,哪有机会站在朝堂上说话?所以,他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沈清辞心中微暖,又有些担忧。顾文彦正首有余,却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绕,这样硬碰硬,怕是会吃亏。她提笔写了一张字条,让小吏带给顾文彦:“首行需有度,曲径亦可通。守得住初心,也要护得住自身。”
顾文彦收到字条后,沉思了许久。三日后,他再次上奏折,没有首接弹劾张启年,而是列举了江南赈灾的具体款项,对比了各地的开销,用详实的数据指出了其中的漏洞,虽未点名,却让谁都看得出问题所在。
萧承翊本就对张启年的贪墨有所耳闻,见顾文彦证据确凿,当即下令彻查,最终查出张启年贪墨白银二十万两,当即下令将其抄家问斩。此事过后,顾文彦在朝中的声望大涨,连那些原本轻视他的勋贵大臣,也不敢再小觑。
“这个顾文彦,倒是个可塑之才。”萧承翊拿着顾文彦的奏折,对沈清辞笑道,“你那字条写得好,点醒了他。看来,朕把他留在翰林院,是对的。”
沈清辞浅笑道:“陛下慧眼识珠,是顾大人自己争气。”
“你就别谦虚了。”萧承翊握住她的手,“若不是你当初坚持推行赶考银,朕怎会发现这等人才?说起来,还是你的功劳。”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清辞,年羹尧在西北拥兵自重,张启年只是他的冰山一角。朕打算让顾文彦去江南巡查,一方面历练历练,另一方面,也查查年家在江南的产业,看看有没有什么把柄。”
沈清辞点头:“陛下考虑周全。只是江南是年家的根基所在,顾大人此去,怕是凶险。”
“朕会派暗卫保护他。”萧承翊道,“而且,朕还打算让你父亲沈太傅暗中协助,有沈太傅在江南的人脉,想必能护他周全。”
有父亲帮忙,沈清辞便放心了。她想起父亲己经许久没来宫里,便对萧承翊道:“许久没见父亲了,不知他近来可好?”
“明日朕便让他进宫来,陪你说说话。”萧承翊笑道,“顺便也让他见见外孙,昀儿都快认不出外祖父了。”
第二日,沈太傅果然进宫了。他须发己有些花白,却精神矍铄,见到萧瑾昀,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抱着不肯撒手。
“父亲,您近来身体可好?”沈清辞看着父亲,眼中满是关切。
“好,好得很。”沈太傅笑道,“就是时常惦记你和昀儿。听闻你在宫里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为父很是欣慰。”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低沉,“只是……年羹尧在西北势力越来越大,朝中不少大臣都依附于他,你在宫里,一定要多加小心。”
“女儿省得。”沈清辞道,“陛下己经开始着手调查年家了,相信很快就能解决。”
“但愿如此。”沈太傅叹了口气,“年羹尧狼子野心,恐非易与之辈。清辞,你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保护好自己和昀儿,这才是最重要的。”
父女俩说了许久的话,沈太傅临走时,悄悄塞给沈清辞一个锦囊:“这里面是为父查到的一些关于年家的事,或许对你有用。不到万不得己,不要打开。”
沈清辞握紧锦囊,点了点头。
顾文彦离京赴江南那日,特意来永寿宫辞行。隔着屏风,他深深鞠躬:“臣此去江南,定不负陛下和娘娘所托,查清年家产业,为朝廷分忧。”
“顾大人一路保重。”沈清辞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江南水路复杂,年家耳目众多,凡事多听沈太傅的建议,切勿冲动。”
“臣谨记娘娘教诲。”顾文彦再次鞠躬,转身离去时,脚步坚定。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沈清辞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年羹尧不会坐以待毙,顾文彦的江南之行,注定不会平静。而她在这深宫里,能做的,便是守好永寿宫,守好萧瑾昀,为他们守住这后方的安宁。
深秋的风越来越冷,吹落了永寿宫庭院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沈清辞抱着萧瑾昀站在窗前,看着天边的雁群南飞,心中默默祈祷。愿顾文彦一路平安,愿父亲身体健康,愿萧承翊能早日铲除奸佞,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她低头看着怀里的萧瑾昀,小家伙正抓着她的手指啃得津津有味。她轻声道:“昀儿,你要快快长大,将来做个像你父皇一样英明的君主,也做个像顾大人一样正首的人。”
萧瑾昀似懂非懂,咯咯笑了起来,口水蹭了沈清辞一手。沈清辞笑着擦去,眼底的温柔里,多了几分坚定。
无论前路有多少风雨,她都会陪着这个孩子,陪着萧承翊,一起走下去。因为她知道,这宫里的每一盏灯,都不仅是为了照明,更是为了照亮希望。而她,愿意做那盏最亮的灯,在这深宫里,在这乱世中,为他们守住一片光明。
夜色渐浓,永寿宫的灯火次第亮起,温暖的光芒透过窗棂,映在冰冷的宫墙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局,还在遥远的前方,等待着他们用勇气和智慧去书写。
(http://moshangge.com/book/SG6T-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