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宫墙海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以智化解淑妃怨

 

仲夏的风,带着灼人的热浪,吹得御花园的树叶都蔫蔫地打了卷。后宫的气氛,也像这天气一样,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沈清辞在长乐宫的日子,渐渐有了些安稳的迹象。皇帝虽未频繁召幸,却偶尔会赏赐些东西过来,或是一本孤本字帖,或是一方上好的砚台,虽不贵重,却透着几分记挂。

这让她在后宫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更多的人则在观望,看这位低调的沈贵人,能否真正获得圣宠。

而这一切,都被淑妃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赏花宴上的失利,偶遇顾言蹊时沈清辞的淡然,再加上皇帝这若有似无的关注,像一根根刺,扎在淑妃的心头。她自恃家世显赫,又深得圣宠,在后宫向来是说一不二,哪里容得下一个新来的贵人分走皇上的目光?

尤其是沈清辞那副不争不抢、却总能化险为夷的样子,更让她觉得碍眼。她认定了沈清辞是在故作清高,暗地里不知用了多少手段讨好皇上。

“娘娘,这沈贵人也太不知好歹了。”淑妃身边的掌事宫女画眉,看着窗外,语气愤愤不平,“不过是得了皇上几件赏赐,就敢在宫里摆出这副样子,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淑妃端着茶盏,指尖划过冰凉的杯壁,眼神阴鸷:“急什么?她越是想安稳,本宫就越要让她不得安宁。”

她放下茶盏,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容:“本宫倒要看看,她这副清高的样子,能装到几时。”

画眉眼睛一亮:“娘娘有办法了?”

淑妃凑近画眉,低声说了几句。画眉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娘娘妙计!这次定能让那沈贵人永无翻身之日!”

几日后,皇后在景仁宫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赏花宴,邀请了几位位份较高的妃嫔,沈清辞也在其列。

宴会上,淑妃穿得格外明艳,一身正红色的宫装,裙摆上用金线绣着凤凰于飞的图案,头上戴着一套赤金点翠的凤钗,整个人看起来珠光宝气,气场十足。

她频频向皇帝敬酒,笑语盈盈,眼角的余光却时不时地瞟向角落里安静坐着的沈清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沈清辞察觉到了她的目光,心中警铃大作,却依旧保持着平静,低头浅啜着杯中的茶水。她知道,淑妃绝不会善罢甘休,这场宴会,恐怕又是一场鸿门宴。

果然,宴会进行到一半,淑妃忽然“哎呀”一声,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下意识地摸向自己的发髻。

“怎么了?”皇帝关切地问道。

“我的玉佩!”淑妃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我母妃留给我的那块暖玉,不见了!”

那是一块羊脂白玉佩,雕着一朵盛开的牡丹,是淑妃的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遗物,她平日里视若珍宝,从不离身。

“什么?”皇后也吃了一惊,“快找找!”

一时间,景仁宫里乱作一团。宫女太监们跪在地上,仔细地搜寻着,连桌椅底下都不放过。

淑妃坐在那里,眼眶通红,泫然欲泣,看起来十分伤心。她的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在在场的每一个人脸上扫过,最后,定格在了沈清辞身上。

“沈贵人,”淑妃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怀疑,“刚才你似乎离本宫最近,你有没有看到本宫的玉佩?”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沈清辞身上。

沈清辞放下茶杯,平静地抬起头:“回娘娘,臣妾并未看到。”

“没看到?”淑妃的语气陡然变得尖锐,“可本宫记得清清楚楚,刚才你起身给皇上布菜时,不小心撞到了本宫,是不是那个时候……

她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己经很明显了——她怀疑是沈清辞撞她的时候,趁机偷走了玉佩。

“淑妃娘娘这是什么意思?”沈清辞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您是说,臣妾偷了您的玉佩?”

“本宫不是这个意思,”淑妃假惺惺地说,“只是……那玉佩对本宫意义非凡,若是沈贵人看到了,还请还给本宫,本宫必有重谢。若是……若是有人一时糊涂拿了去,只要交出来,本宫可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番话,看似给了沈清辞台阶下,实则坐实了她偷盗的嫌疑。

周围的妃嫔们窃窃私语,看向沈清辞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有同情,有怀疑,也有幸灾乐祸。

皇帝的眉头微微皱起,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带着一丝审视。

挽翠气得脸色发白,忍不住上前一步:“淑妃娘娘!您不能血口喷人!我家小姐绝不是那种人!”

“一个小小的宫女,也敢插嘴?”淑妃厉声呵斥,“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挽翠,退下。”沈清辞淡淡地说。

挽翠还想说什么,却被沈清辞眼神制止了,只能不甘心地退到一边,气得浑身发抖。

沈清辞站起身,对着皇帝和皇后屈膝行礼,语气平静而坚定:“皇上,皇后娘娘,臣妾并未偷窃淑妃娘娘的玉佩。还请皇上和娘娘明察。”

“明察?”淑妃冷笑一声,“现在玉佩不见了,除了你,刚才离本宫最近的就是你,不是你偷的,还能是谁?”

“娘娘这话,未免太过武断了。”沈清辞抬眸,首视着淑妃,眼神清澈而锐利,“离娘娘近,就一定是臣妾偷的吗?照娘娘这个逻辑,刚才在娘娘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岂不是都有嫌疑?”

“你!”淑妃被她问得一噎,随即强词夺理,“他们都是本宫宫里的人,跟着本宫多年,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哦?是吗?”沈清辞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嘲讽,“人心隔肚皮,娘娘怎么就敢保证,身边的人就一定忠心耿耿?更何况,臣妾与娘娘无冤无仇,为何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偷娘娘的玉佩?”

“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淑妃的语气更加急躁,“说不定你就是嫉妒本宫得到皇上的宠爱,故意偷了本宫的心头好,想让本宫伤心!”

“臣妾若是想让娘娘伤心,大可不必用这么拙劣的手段。”沈清辞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偷窃宫妃物品,按宫规当打入冷宫,臣妾虽不才,也还知道权衡利弊,断不会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她的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在场的人都暗暗点头。

皇帝的眉头渐渐舒展,看向沈清辞的目光里,多了一丝欣赏。

“沈贵人说得有道理。”皇后也开口了,“淑妃妹妹,你也别太着急,或许只是不小心掉在哪里了,再仔细找找。”

“皇后娘娘!”淑妃不甘心,“玉佩肯定是被人偷了!除了她,没有别人!”她指着沈清辞,语气肯定,“皇上,臣妾请求搜查长乐宫!若是搜不出玉佩,臣妾甘愿受罚!”

这是要把事情做绝了。

一旦同意搜查,无论结果如何,对沈清辞的声誉都是一种损害。

皇帝看向沈清辞,眼神询问她的意见。

沈清辞迎上皇帝的目光,坦然道:“皇上,臣妾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淑妃娘娘坚持,那便搜吧。只是……”

她话锋一转,看向淑妃:“若是搜不出玉佩,还请娘娘为今日之事,向臣妾道歉。”

“你做梦!”淑妃想也不想地拒绝,“若是搜出来了,本宫定要让你尝尝打入冷宫的滋味!”

“好。”沈清辞点头,“臣妾等着。”

皇帝沉吟片刻,最终下令:“来人,去长乐宫搜查,仔细些,不可惊动了贵人的物品。”

“是!”

很快,淑妃的心腹画眉,带着几个宫女太监,气势汹汹地往长乐宫去了。

景仁宫里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着结果。

淑妃坐在那里,端着茶盏的手微微颤抖,眼神里却带着一丝笃定的兴奋。

沈清辞则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仿佛被搜查的不是她的宫殿。她甚至还拿起一块点心,慢慢吃了起来,动作优雅,不慌不忙。

皇帝看着她这副样子,心中的欣赏又多了几分。在这样的处境下,还能如此镇定,这份心性,实属难得。

大约半个时辰后,画眉回来了。

她的脸色有些难看,对着淑妃摇了摇头,低声道:“娘娘,没找到。”

“什么?”淑妃猛地站起来,不敢置信地看着画眉,“不可能!你再仔细找找!床底下!柜子里!都看看!”

“娘娘,都找遍了,真的没有。”画眉的声音更低了。

淑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那玉佩明明是她让人偷偷放在沈清辞的梳妆盒里的,怎么会不见了?

难道是出了什么岔子?

沈清辞看着她惊慌失措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她早就料到淑妃会来这一手,在来景仁宫之前,就仔细检查过自己的物品,果然在梳妆盒的夹层里找到了那块玉佩。她不动声色地将玉佩藏了起来,就等着这一刻。

“淑妃娘娘,”沈清辞站起身,目光平静地看着她,“现在可以证明臣妾的清白了吗?”

淑妃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句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难看至极。

“淑妃,”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悦,“你还有什么话说?”

“皇上,臣妾……臣妾……”淑妃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这时,沈清辞忽然开口了:“皇上,臣妾倒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玉佩的下落。”

“哦?”皇帝来了兴趣,“什么办法?

沈清辞看向淑妃,问道:“淑妃娘娘,您的那块玉佩,是不是常年用‘凝神香’熏着?”

淑妃一愣,下意识地点头:“是又如何?”那是她独有的习惯,用凝神香熏玉佩,说是能安神定惊。

“那就好办了。”沈清辞微微一笑,“凝神香的气味独特,且不易散去。若是臣妾真的偷了玉佩,身上或是长乐宫里,定会留下凝神香的气味。可刚才搜查的宫女太监都可以作证,长乐宫里,并没有这种气味。”

她顿了顿,继续道:“更何况,臣妾今日一早就来景仁宫伺候皇后娘娘,从未去过淑妃娘娘的承乾宫,又怎么可能接触到玉佩呢?”

她的话,逻辑清晰,证据确凿,让在场的人都恍然大悟。

是啊,淑妃的凝神香气味独特,宫中很少有人用。若是沈清辞真的偷了玉佩,不可能一点气味都不留。

而且,沈清辞今日的行踪,很多人都可以作证,她确实没有去过承乾宫。

真相己经很明显了。

淑妃的脸色,彻底变得惨白如纸,身体摇摇欲坠。

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看向淑妃的目光里,带着明显的失望和不悦:“淑妃,你还有什么话说?”

“皇上,臣妾……臣妾……”淑妃慌了,语无伦次,“臣妾不是故意的……臣妾只是太着急了……”

“太着急了,就可以随意诬陷宫妃吗?”皇帝的声音冷了下来,“沈贵人说得对,你不仅冤枉了她,更在皇后面前失仪,扰乱宫规!”

他顿了顿,沉声道:“罚淑妃禁足承乾宫三个月,抄写《女诫》一百遍!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出宫门半步!”

“皇上!”淑妃不敢置信地看着皇帝,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皇上,您不能这样对臣妾!”

“朕的话,就是旨意!”皇帝的语气不容置疑。

淑妃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局,最后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沈贵人,”皇帝看向沈清辞,语气缓和了许多,“今日让你受委屈了。”

“臣妾不敢。”沈清辞屈膝行礼,“只要能还臣妾清白,便好。”

“嗯。”皇帝点头,“你聪慧冷静,遇事不慌,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看着她,眼神温和,“往后在宫里,若再遇到什么难处,可以首接告诉朕。”

“谢皇上体恤。”沈清辞恭敬地谢恩。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淑妃被禁足,名声扫地。

而沈清辞,不仅洗清了嫌疑,更在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宴会结束后,沈清辞在回长乐宫的路上,挽翠兴奋地说:“小姐,您今天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淑妃怼得哑口无言!皇上都对你刮目相看了!”

沈清辞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

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淑妃虽然受挫,但根基未动,她对自己的怨恨只会更深。往后的路,依旧充满了挑战。

但她并不害怕。

今日之事,让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这深宫里,一味的退让和隐忍是行不通的。唯有智慧和勇气,才能保护自己,才能在这步步荆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回到长乐宫,沈清辞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坐在窗前。

她从发髻里,取出了那块被藏起来的羊脂白玉佩。

玉佩温润,上面果然还残留着淡淡的凝神香气味。

这是她今天早上在景仁宫的角落里发现的,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悄悄收了起来,没想到真的派上了用场。

她看着这块玉佩,眼神复杂。

淑妃费尽心机想害她,最终却害了自己。

这深宫之中,每个人都在为了权力和恩宠而争斗,可最终,往往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她轻轻着玉佩上的牡丹花纹,心中暗暗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变成淑妃那样的人。

她将玉佩收好,准备明日交给皇帝,由他发落。

窗外的月光,皎洁如水,照亮了她平静的脸庞。

经历了这场风波,她的心,更加坚定了。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好好地活下去。

而皇帝萧承翊,回到御书房后,却久久没有平静。

他想起了沈清辞在景仁宫的表现,想起了她面对诬陷时的冷静,想起了她条理清晰的辩解,想起了她眼中那份不属于深宫女子的锐利和从容。

这个沈清辞,确实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有着独特的光芒。

他原本以为,她只是个靠着家世入宫的普通女子,却没想到,她竟有如此聪慧的头脑和坚韧的心性。

“有意思。”皇帝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看来,这后宫,要热闹起来了。”

他让人去查了沈清辞的底细,得知她不仅是相府千金,更是自幼饱读诗书,见识不凡,与一般的闺阁女子截然不同。

“沈敬之倒是养了个好女儿。”皇帝喃喃自语。

他对沈清辞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他开始期待,这个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聪慧的女子,能在这深宫里,绽放出怎样的光彩。

而这场由淑妃挑起的风波,最终以沈清辞的胜利告终,也让她在皇帝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或许就是她在后宫之中,真正崛起的开始。


    (http://moshangge.com/book/SG6T-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