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衮州平原上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林凡蹲在那新设立的“屯田司”前,目光紧紧盯着系统界面上跳跃的翠绿光芒。那光芒如同希望的火种,在他心中熊熊燃烧,昭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
【检测到平行时空《五代雄主》数据融合,解锁“耕战一体”制度,奖励民生值150000点,解锁“农田基建”系统】。这一连串的提示音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仿佛命运的号角己然吹响。他激动地抓起一把黑土,指尖渗出的金光瞬间便解析出了土壤的成分。他高声喊道:“张司农,快把从系统钓来的‘蚯蚓菌’撒进田里。这东西能让这‘黑垆土’的肥力提升三成,我们的庄稼一定会长得更好。”
在屯田司的后院,王彦章正有条不紊地指导士兵调试着“两用犁”。这种由系统设计的神奇农具,在战时竟能拆下犁头当作盾牌,而那犁辕也能巧妙地组装成拒马,真可谓一物多用。正当众人忙碌之时,一位屯长匆匆跑来禀报:“公子,我们按照《五代雄主》里说的‘营田法’,把士兵分成了‘战耕两队’,可是换防的时候总是出问题,乱作一团。”林凡却不慌不忙,他从容地摸出那神奇的钓竿。钓线轻轻触碰账本,便瞬间生成了一份完美的排班表。“按照这个三三制轮换,每队耕作十日,训练五日,再留五日守备,这样一来,秩序就能井然有序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十足的自信。
午后,林凡前往城东巡视屯田的情况。只见百姓们正使用着系统改良的“龙骨翻车”进行灌溉。那翻车的刮水板采用了系统橡胶制成,曾经密封不严的老毛病如今己彻底迎刃而解。一位老兵满脸喜悦地捧着新收的“占城稻”前来感谢:“公子,这稻子正如《五代风流》里写的那样,五十日就能成熟,产量也高。只是这秸秆太软,容易倒伏,让人有些头疼。”林凡听后,立刻让随从取出了“矮秆稻”种子。“这种稻子的秆子矮,不容易倒伏,而且产量还能再增两成。大家赶紧试试吧。”
傍晚时分,在屯田司的议事厅里,郭崇韬抱着账本走了进来。“公子,新修的‘屯兵堡’能住两千人,可是堡内的排水却不好,一下雨就积水严重,这可如何是好?”林凡没有丝毫犹豫,他翻开系统的“基建手册”,指尖轻轻点在了堡寨图纸上。“把地基垫高五尺,堡内挖成‘回字形’的排水沟,再用系统的‘水泥’浇筑渠底,这样就能彻底解决排水问题了。对了,堡墙要嵌上‘箭孔砖’,就是那种中间空的砖,能藏弩箭,方便防守。”
夜深人静之时,林凡独自前往了城南的“武备田”。李瑶正用系统的“弹道计算机”认真测算着弩箭的射程。看到林凡进来,她忙递过一份报告:“公子,我们按照《五代雄主》里的‘劲弩法’改良了床弩,现在能射三百步远,可是弩臂却容易断裂,这可怎么办?”林凡微微一笑,取出了从系统钓来的“碳纤维”。“用这个加固弩臂,强度能提升十倍,而且重量还能减轻一半,这可是个好东西。”
走出武备田时,正见巡逻的士兵穿着新制的“屯田甲”经过。这种甲胄是用系统鞣制的牛皮和精铁混合制成,甲片缝隙处绣着麦穗纹样,背后还印着“耕战”二字,显得威风凛凛。林凡抬头望向天空,看到系统提示【耕战满意度提升至85%,解锁“军功授田”制度】。他笑着对随从说道:“明天让屯田司挂牌,宣布士兵杀一敌可授田十亩,以此来激励士气。再给屯长们发‘农事印’,就是刻着节气的铜印,方便他们安排农时,更好地管理屯田事务。”
月光如水,洒在衮州的屯田区。林凡抚摸着钓竿上新增的“耕战刻度”,心中感慨万千。想起白天在田间看到的场景:士兵们边耕作边唱着新编的屯田歌,歌词里混着《五代风流》中记载的军谣,那锄头起落间,翻出的土块里竟埋着系统投放的“肥力结晶”。原来这乱世之中,最强大的军队,并非只是那纯粹的杀伐之师,而是那些能在田垄间耕种出太平的耕战之士。远处的屯兵堡里,王彦章正借着油灯研读林凡送来的《五代雄主》残卷。书页边缘的空白处,系统用金光标注着“以农养战,以战护农”的八字要诀,仿佛在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这衮州平原上,一场耕战的传奇正悄然书写。
(http://moshangge.com/book/2QUJ-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