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谱幽光未散,我指尖轻抚纸页,那幅新绘的情绪图景愈发清晰——沈府大厅灯火如昼,李敬之眉宇间藏着一抹不易察觉的惶然。他与沈尚书对坐低语,神情虽镇定,但灵韵笺谱所映出的情绪波动却泄露了他心底的不安。
“父亲。”我低声唤道,“此人必有隐情。”
父亲凝神细看,眉头紧锁:“若能掌握其与边关将领往来的证据,便可一举扳倒沈怀远。”
我点头,将笺谱收入袖中,转身唤来小荷:“即刻前往太子府,将此情报呈交殿下,并告知东宫密探,务必盯紧兵部左侍郎的一举一动。”
小荷领命而去,我则随父亲入宫,亲自面圣。
御书房内,陛下端坐龙案之后,目光冷峻。苏丞相上前跪拜,自陈清白,言辞恳切,态度坦荡。陛下面色稍缓,沉吟片刻后,终是未下旨抄家,仅命大理寺彻查此事。
朝堂风波暂歇,而我们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夜色深沉,我独坐闺房,掌灯翻阅灵韵笺谱。它仿佛感应到我的思绪,纸页自行翻动,停在一页空白处,墨迹缓缓浮现——画面中,沈尚书伏案疾书,一封密信悄然封缄,落款赫然是边关某位将领的名字。
我心头一震,立刻命人将此画送至太子手中,并附上一行字:“速派心腹截取此信,时机己至。”
翌日清晨,宫门初启,我便收到太子传来的消息:昨夜子时,东宫暗卫果然于兵部外巷截获一名密使,身上携有沈尚书亲笔书信,内容首指军饷贪墨、私通敌军之事。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
辰时三刻,百官齐聚金銮殿,陛下端坐高台,目光森然。苏丞相立于阶前,神色自若。沈尚书亦在列,面上波澜不惊,唯有眼角微微抽搐,暴露出内心的焦躁。
“臣有一事,欲禀明圣上。”我忽地越众而出,声音清朗如泉。
满殿哗然。
陛下抬眼望我,略显惊讶:“苏婉?”
“臣女愿为父洗冤。”我躬身行礼,从袖中取出那封密信,双手奉上,“此乃沈尚书亲笔,所述之事,恐动摇国本。”
司礼监接过信件,展开呈递。陛下览罢,脸色骤变,猛然拍案而起:“好个老贼!竟敢勾结边将,贪墨军饷!”
沈尚书脸色瞬间惨白,连连叩首:“陛下明鉴,此信……此信绝非臣所写!”
“那你可认得这字迹?”我淡淡开口,随即展开一幅笺纸,正是昨夜灵韵笺谱所绘之情绪图景,其中沈尚书执笔书写之姿栩栩如生。
“你……”沈尚书猛地抬头,眼中惊怒交加,“你怎会知晓此事?”
“因为你的心虚,早己被我看穿。”我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昨日夜里,你府中之人曾外出送信,却被东宫截获。你若不信,不妨当场对质。”
陛下冷哼一声:“带上来。”
两名黑衣蒙面之人被押入殿中,摘下面巾,正是沈尚书府上的亲信。他们见事败露,纷纷跪地求饶,供出一切皆是沈尚书授意。
陛下怒不可遏,当即下令:“沈怀远,革职查办,抄家问罪!”
沈尚书瘫倒在地,口中喃喃不知所言。
我转头望向群臣,目光扫过几位与沈尚书交厚的大臣,最终落在一人身上——贵妃之兄,王尚书。
“陛下。”我再次出声,“臣女斗胆,请彻查此案背后是否另有主谋。”
陛下目光微沉:“你的意思是……”
“沈尚书不过前台棋子,幕后之人,恐怕另有其人。”我顿了顿,压低声音,“臣女怀疑,此事或与二皇子党羽有关。”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陛下沉默良久,终是缓缓点头:“准奏。”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报:“陛下,兵部左侍郎李敬之连夜潜逃,己被东宫卫士拦截于城门外!”
我心中一震,果然如此。
陛下冷笑一声:“看来,这场棋局,不止沈怀远一人涉险。”
我退至阶下,目光与太子交汇,他轻轻颔首,眼中尽是赞许。
朝堂局势己然逆转,苏家得以洗清冤屈,父亲恢复名誉,而我,也在这一刻真正踏入朝局之中。
殿外春风吹拂,檐角铜铃轻响,我望着天边浮云,心中却未曾松懈。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帷幕。
忽然,一道身影匆匆奔入殿中,满脸惊惶:“小姐,不好了!王氏母女不见了踪影!”
(http://moshangge.com/book/2A6L-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