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林海和苏婉被那位气质沉稳的制片人约到了一家格调雅致、弥漫着烘焙咖啡豆与香草气息的咖啡馆。
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抛光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里流淌着舒缓的爵士钢琴曲。夫妻俩带着林晚晚赴约,苏婉特意给女儿换上了最干净整洁的小裙子。
林海的手指无意识地着廉价的塑料桌沿,苏婉则紧紧握着温热的白瓷咖啡杯,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掌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心情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忐忑的涟漪下,又带着一丝不真实的、仿佛踩在云端般的期待。当制片人推了推金丝眼镜,清晰而郑重地表达希望邀请林晚晚出演他新剧中一个戏份颇重的山村小女孩角色,并报出一个远超他们想象——几乎是林海两年工资总和——的片酬数字时,林海和苏婉只觉得大脑“嗡”的一声,彻底懵了!
林海握着咖啡杯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咖啡溅出几滴,落在手背上也浑然不觉;苏婉更是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倒抽一口凉气,瞳孔因震惊而放大,仿佛听到的是天方夜谭。
“这……这……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林海的声音干涩发紧,几乎语无伦次,“晚晚她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上次……上次也纯粹是运气好,碰巧……” 他求助般地看向妻子。
苏婉则低头,忧心忡忡地看着依偎在自己怀里、正“专心致志”用小银勺挖着面前那块精致奶油蛋糕的女儿。娱乐圈那光鲜亮丽背后的复杂旋涡、潜在的交易与黑暗,如同巨大的阴影瞬间笼罩了她的心头,让她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寒意。
就在这时,林晚晚适时地抬起小脸。白皙的脸颊上恰到好处地沾着一点雪白的奶油,像只偷吃的小花猫。
那双清澈见底的大眼睛亮晶晶的,如同盛满了碎钻,她用小勺轻轻敲了敲盘子边缘,发出清脆的叮当声,然后用清脆得如同山涧敲击卵石的童音,“天真”又带着点小雀跃地问:“爸爸妈妈,晚晚是不是可以赚钱养你们啦?晚晚能当小演员,赚好多好多钱啦?”
这句童言,如同一根最细最柔韧的针,精准地、轻轻地扎在了苏婉心底最柔软、最酸楚的那一点上。一股热流瞬间冲上眼眶,鼻尖发酸。
她猛地将女儿小小的、带着奶香和蛋糕甜香的身子搂得更紧了些,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保护起来。下巴轻轻抵着女儿柔软的发顶,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和艰涩:
“晚晚……傻孩子……演员……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且……” 她顿了顿,后面那句“那地方太复杂太乱了,妈妈怕你受委屈、受伤害”终究没能在一个三岁孩子面前说出口,只是化作一声沉重得几乎要将胸腔压垮的、几不可闻的叹息。
林海感受到了妻子的无助和恐惧,他伸出宽厚、带着薄茧的手掌,越过小小的桌面,在妻子紧绷得如同弓弦的后背上,带着沉稳的力量,一下、又一下地轻轻拍抚着,传递着无声的安慰与支撑。
“是啊,我们晚晚真厉害,都能想着养爸爸妈妈了,” 林海努力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尽管那笑容有些僵硬,他粗糙的手指带着无尽的温柔,轻轻揉了揉女儿头顶细软柔顺的头发,“不过呢,晚晚要记住,演戏呢,就像唱歌跳舞一样,是兴趣,是玩。学习知识,好好读书,那才是咱们的根本,知道吗?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读书就是打地基。”
“嗯!” 林晚晚立刻用力地点着小脑袋,两条系着红头绳的羊角辫也跟着活泼地晃动起来。
她仰起粉雕玉琢的小脸,眼神纯净得不掺一丝杂质,小脸上写满了“认真”和“郑重”,一字一顿地保证:“晚晚知道了!晚晚会努力赚钱,也会——努力——学习的!”
夕阳金色的余晖穿过玻璃,恰好落在她长长的睫毛上,投下小扇子般的阴影,那神情,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世界上最朴素、最理所当然的愿望。
夕阳的余晖将咖啡馆里一家三口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印在光洁的地面上,带着一种温暖的、却又沉甸甸的质感。
回家的路上,夫妻俩罕见地沉默着。苏婉紧紧攥着女儿温热的小手,那小小的、柔软的手掌被她握得几乎要嵌进自己的掌心,仿佛一松手,这小小的珍宝就会被什么看不见的、名为“名利场”的巨兽吞噬。
林海眉头紧锁,如同在解一道无比复杂的难题,他一边推着女儿的儿童车,一边在脑中飞速权衡着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机遇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女儿的未来、以及这个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而被父母牵在中间、坐在小车里的林晚晚,低垂着浓密的眼睫,在夕阳的阴影下,那双看似懵懂的大眼睛里,眸光冷静如寒潭,心中正飞速计算着,这笔片酬能极大改善家庭经济(尤其是伙食开销)、那个山村拍摄地的灵气环境必然优于城市、参与这样有社会意义的现实题材电影,是否……能成为积累功德的契机?
夜色如同最温柔的深蓝色天鹅绒幕布,缓缓笼罩了这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喧闹城市,也悄然包裹了这辆小小的儿童车,包裹了这各怀心思、被命运突然推上岔路口,却依旧紧密相连、互相依偎的三口之家,和他们那个小小的、此刻正承载着巨大希望与未知风险的“家”。
自那次“意外”顶替并签下第一个“大单”后,林晚晚凭借着在圈内悄然流传开的一点“有点武打天赋”、“不怕苦”、“学动作认真(虽然慢得让人抓狂)”、“乖巧听话不闹腾(简首是片场小天使)”的口碑,开始零星接到一些儿童角色的邀约。
这些角色大多如同撒在蛋糕上的糖霜——微不足道,可能是只有几个一晃而过的镜头、淹没在人群里的背景板;可能是只有一两句诸如“爹爹”、“娘亲”之类简单台词的龙套;也可能是某个需要吊威亚翻滚、或者被“坏人”追逐需要跑跳攀爬,但正脸都未必能看清的小替身。
林海和苏婉本意是想就此打住,让女儿回归“正常”的幼儿园生活。然而,架不住林晚晚对“演戏”(实则是她对剧组流动带来的灵气探测机会和赚钱渠道)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每当父母试图婉拒一个邀约,她便小嘴一瘪,大眼睛迅速蓄满晶莹的泪水,长长的睫毛如同沾了露水的蝶翼般颤抖,小肩膀微微耸动,用带着委屈哭腔的软糯声音说:“晚晚想去……跟叔叔阿姨们玩……那里有好多没见过的东西……”
加上她接触到的导演和制片人大多看起来专业正规,合同条款清晰,片酬也开得合理甚至略高于市价(制片人似乎有意结个善缘),夫妻俩看着女儿“渴望”的眼神,终究是心软妥协了。
但他们严格把控着接戏的频率(绝不连续进组)和类型(只接背景干净、角色正面、拍摄周期短的戏份),确保女儿有充足的休息、玩耍和“正常”上幼儿园的时间,守护着她童年的底色。
林晚晚在踏入每一个片场的第一刻起,就在心中为自己定下了最严苛的铁律:安全第一,苟道永恒!
永远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休息时,自动自觉地搬着小板凳,蜷缩在灯光师巨大的器材箱后面、或者堆放杂物的角落阴影里,绝不往导演监视器或主演休息区凑。除非被点名,否则绝不主动发言,绝不做出任何可能引人注目的行为。
导演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多做一分。动作戏,永远只精准做到导演要求的70%-80%。跑跳,脚步会带点孩子气的“踉跄”;攀爬,会笨拙地“找”一会儿落脚点;
吊威亚挣扎,力度和幅度都控制在“有点天赋的普通孩子”范畴,绝不做任何干净利落到超出常理的闪避或空翻。永远留有余地,绝不暴露《磐石功》淬炼出的真实底子。
给自己立了一个“憨萌” 的人设,回答问题永远是慢半拍,大眼睛会先茫然地眨巴几下,小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努力理解一个深奥的问题,然后才用带着点不确定的、软软的声音回答。
态度极其认真,甚至有点“轴”,让所有接触她的大人都觉得:这孩子虽然反应不算快,有点“憨憨”的,但特别踏实、听话、肯吃苦,是个让人省心的“老实孩子”。
只对涉及打斗、跑跳、攀爬、吊威亚的戏份表现出“热情”。在武指教导动作时,她永远是那个“学得最慢”、“需要反复示范”的孩子,小脸上总是布满细密的汗珠,眼神专注得仿佛要把每一个动作刻进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笨拙”地重复练习。
然而,私下在无人的角落(比如道具间后面、临时厕所门口的空地),她会利用这些“教学”机会,光明正大地练习一些基础拳脚、翻滚、站桩。在旁人看来,这只是小孩子模仿武打明星的可爱玩耍。
实则,她己将《磐石功》那深奥的呼吸节奏、气血搬运、筋骨发力的核心技巧,完美地、不着痕迹地融入每一个看似幼稚的动作之中!每一次挥拳踢腿,每一次翻滚卸力,每一次桩功沉气,都是对肉身更深层次的淬炼与强化。
日积月累,她的动作干净利落得如同尺子量过,下盘稳如扎根地底的磐石,在危险的威亚或激烈打斗戏中,受伤率低得惊人(强大的元神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时刻扫描预判,规避了绝大部分碰撞、坠落等潜在风险)。
渐渐地,在需要儿童武打替身或动作戏小演员的那个小圈子里,林晚晚积累起了一点虽不起眼却极其珍贵的小名声:“那个叫晚晚的小姑娘?学动作是慢得像蜗牛,急死人!但一旦学会了,动作标准得能当教科书!关键是不怕苦不怕累,让练多少遍就练多少遍,最难得的是——稳!安全!跟她合作,省心!”
因为答应了父母要“努力学习”,这反而成了她在片场最好的保护色和伪装。 在等待拍摄的漫长、枯燥、充斥着各种噪音和混乱的时间里,当其他小演员在玩手机游戏、追逐打闹或者缠着父母要零食时,林晚晚永远安静地坐在她那个不起眼的小板凳上,膝盖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图画精美的儿童科普绘本,或者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数学课本(她主动要求父母提前买的)。
小小的眉头微微蹙着,的小嘴有时会无意识地跟着书上的文字无声翕动,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安静的阴影,一副完全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好学宝宝”模样,引得不少工作人员和演员家长啧啧称赞。
实则,她强大的元神如同最高效的扫描仪和处理器,正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疯狂汲取着书本上的信息——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精准了解自身权益边界和限制)、基础的货币知识和储蓄概念(为未来可能的资本运作打下最原始的认知基础)、以及计算机的开关机、简单操作和网络是什么(握住信息时代最基础的门把手)。
同时,元神最精微的一丝触角,如同无形的、敏锐的根须,悄然从她小小的身体延伸出去,如同最精密的雷达,默默感知、捕捉着片场每一个角落(古宅的砖缝、山林的晨雾、湖泊的水汽)可能存在的、稀薄游离的天地灵气。
体内那门基础的《养气诀》,则如同一个微型的、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一刻不停地、涓滴不漏地运转着,将这点点滴滴来之不易的灵气,压缩、凝练,小心翼翼地存储进身体深处那几口微小的“灵泉”之中。
赚到的每一笔片酬,无论大小,林晚晚都表现得极其“懂事”。 当副导演或财务将装着现金的信封或者转账凭证交到父母手中时,她会立刻仰起小脸,用清脆的声音“提醒”:“爸爸妈妈,这是晚晚赚的钱钱,要存好哦!”
林海和苏婉看着女儿那个专属的、印着小熊图案的银行存折上,数字如同初春解冻的小溪,一点点、却持续不断地增长,最终悄然漫过了他们夫妻俩辛苦工作多年积攒下的存款总额,心情复杂得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一方面,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娱乐圈的钱真是好挣”这句传闻的分量;另一方面,这超越常理的财富积累速度,又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带来挥之不去的隐忧。
他们只是默默地将这些钱一分不少地存入银行,设定为定期,一分未动。夫妻俩私下商量好了:这些钱,将来全部留给女儿,要么当嫁妆,要么做她未来深造的教育基金。不到万不得己,绝不会动用女儿用“天赋”和“辛苦”换来的钱。
只有在晚饭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玩闹时,林晚晚才会被父母逗着问“晚晚赚了钱想买什么呀?” 这时,她会“天真”地扑闪着大眼睛,用充满憧憬的软糯童音说:“晚晚要存好多好多钱,给爸爸妈妈换一个有大阳台、有大厨房、有漂亮花园的大房子住!” 温暖的灯光下,父母的笑声和女儿纯真的话语交织在一起。
当然,无人知晓她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这些钱,是她未来庞大商业版图最原始、最不可或缺的启动资金种子。
她就如同一块最不起眼、颜色灰暗的深海海绵,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五光十色、浮华喧嚣的娱乐圈那巨大金字塔的最底层、最边缘的角落。
在无人注意的阴影里,她却以惊人的效率,贪婪而精准地吸收着一切对她有用的养分:稀薄却比黄金更珍贵的丝丝缕缕灵气;借“演戏”之名行“炼体”之实的绝佳掩护;以及对这个现代社会复杂规则网络——尤其是那些保护儿童的法律条文与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灰色“潜规则”——深入骨髓的观察与理解。
然而,除了修炼资源(尤其是纯净灵气)的极度匮乏这个永恒难题,另一个困惑也如同藤蔓般缠绕着她:如何在这个看似和平繁荣、秩序井然的时代,积累那玄之又玄的“功德”?师父云岫曾隐晦提及,功德之力,缥缈难测,却可能与冥冥中的气运,乃至未来修行路上避无可避的天劫息息相关。
扶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杯水车薪,所得微乎其微。她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真正能介入、能撬动、能改变他人命运轨迹的“大事件”!一个能让她渺小如萤火的身影,在命运的洪流中,投下一块足够份量的“功德”之石的机会!可这样的契机,又在何方?
命运的转折点,往往就在你以为一切按部就班、风平浪静之时,带着它特有的重量与声响,不经意间叩响了门扉。
(http://moshangge.com/book/SG8L-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