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人民的名义:我祁同伟,再活一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0章 权衡利弊,赵立春背后的男人

 

看来在汉东,想和赵立春刻意保持距离,比他预想的还要难……

俗话说:“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严格算起来,这已经是赵立春第三次对祁同伟释放善意了。

而且,赵书记的态度一次比一次诚恳,也给到了祁同伟足够的尊重。

今天又是如此私密的场合,如果再假装视而不见,依旧一味的逃避,就未免太不给赵立春面子了。

毕竟,从今往后的二十多年里,赵立春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强!

在汉东,无论是想要做出显著成绩,还是攫取升迁的政治资本,都绕不开赵书记。

就算祁同伟攀上了钟家的高枝,有了背景和靠山。

但搞政治并不是非黑即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才是正道。

哪怕是斗争,也讲究个斗而不破,而不是一上来就分个你死我活。

作为体制内的高官,他们其实更害怕政治生命的终结,而非担心物理意义上的肉体毁灭。

很多时候,只要主动服软、主动认输,对手也不会穷追猛打、落井下石,最起码的体面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到了一定的地位,就算是进了监狱,除了自由受到限制之外,生活上的需求基本都可以满足。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

祁同伟上一世吞枪自杀,对沙瑞金的政治前途,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上面派沙瑞金来,目的是为了分化赵家的势力和班底。

同时收集赵立春的个人污点,作为上层不同派系博弈时的可用筹码。

按照正常的剧本设计,应该是层层推进、从低到高、抓小放大。

沙瑞金的当务之急,是要打开汉东的局面,制造一个强而有力的突破口。

比如祁同伟,他级别不高不低,职位却十分重要,还是汉大帮的核心人物。

拿祁同伟开刀,无疑是最佳选择。

倘若祁同伟顶不住压力,供出了高育良,拉他的这位高老师下了水。

再借此牵连到赵立春,才是正常的步骤。

而绝非是逼着一位省公安厅长吞枪自杀,这个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

官场内隐秘的政治厮杀,一下被强行暴露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哪怕最后沙家帮取得了胜利,但也失去了计划刚开始的初衷与本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上面对沙瑞金没有了信任和耐心,选择亲自动手,对赵立春执行了双规。

随着赵立春的落马,依附于赵家的势力瞬间土崩瓦解。

当汉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锒铛入狱时,故事似乎已成定局。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赵瑞龙落网的同时,帝都也打来了电话。

可作为汉东省委书记的沙瑞金,竟然没有得到第一手消息,还要纪委书记田国富转告他!

这一信号,背后的意味非同寻常。

“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这并不是一句泛泛而谈的空话。

对于领导和一把手而言,最怕的就是局势脱离自已的掌控。

虽然说,很多事情在沙瑞金出发前就早已盖棺定论。

可搞得这么难看,如此不利于团结,沙瑞金难逃其咎。

况且,他还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自身的能力无疑会受到严重的质疑。

……

转瞬间,祁同伟心思电转,权衡好了利弊,脸上露出了恭谨的微笑:

“赵书记,一直以来承蒙您厚爱,同伟感激不尽。”

祁同伟清楚,在这个时间节点,得罪了赵立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保持距离,并不代表着完全不接触。

那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利益。

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一下拉近了很多,赵立春轻轻颔首,先是朝前排的赵峰交待道:

“小峰,开下收音机。”

随着“滋滋”几声,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在车内响起。

播报的内容,正是最近在官媒某日报上,所刊登的一篇社论:

“要大胆起用开拓型年轻干部......”

车内的空调无声运转,裹着皮革座椅的淡淡气味,在前后排之间织出了一张透明的网。

赵峰开车的神情更专注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耳朵却悄悄竖起。

作为赵立春的亲属和最信任的司机,他明白这是赵书记要说正事了。

果然,片刻后,赵立春的声音响起:

“小祁,这次去吕州,我有件事跟你交代一下…….”

祁同伟眼神微微一凝,用指腹着文件边沿的毛边,轻微的刺痛感令他的头脑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赵立春摇下半寸车窗,混着煤烟味的微风卷了进来。

在道路转角,传来“叮铃铃”的几声脆响。

骑着二八大杠的教职工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后座还绑着印有"亚运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大红色搪瓷盆。

重生之后的“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威力,为了抢占先机的祁同伟,过早地进入了很多人的视线。

还是棋子、身在棋局的他,会无可避免地遇到这种身不由已的情况。

赵立春并没有看向祁同伟,而是盯着窗外的风景,嘴里缓缓讲述着他的想法。

祁同伟面色凝重,看上去听的认真。

可明明是十分严肃的时刻,祁同伟却有点恍惚,大脑一阵放空。

他突然想起今天早上刚见到钟小艾时,她那扬起的嘴角。

以及钟小艾笑着跟祁同伟说,她准备在宿舍窗台再添两盆茉莉。

“茉莉茉莉,愿君莫离。”

原来,舍不得分开的,并不是祁同伟一人。

原来,有人支持、有人依靠的感觉,是这样。

赵立春并不知道坐在他身旁的祁同伟在想什么,他也不关心这些。

可能在旁人看来,他身为京州市委书记,对祁同伟一个区区的科长,显得有些过于热情。

但只有赵立春才知道,这其中有着不为他人所知的秘密。

在赵立春17岁那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父亲的逝去,一个是贵人的出现。

而那位贵人,彻底改变了赵立春的人生,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http://moshangge.com/book/DJNG-1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