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之乱世英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民生百事

 

谷雨时节,细雨绵绵,泽州城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林凡蹲在新建成的“桑蚕研究所”前,神情专注地看着系统界面上那跳动的绿光,仿佛看到了泽州百姓未来的希望。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改良蚕种"金尾蚕"培育成功,奖励民生值50000点,解锁'杂交育种'技术】。他指尖捏着一片被蚕啃出几何纹路的桑叶,那叶子鲜嫩欲滴,带着新生的蓬勃气息。

“王翁,您瞧这‘透光桑’和山桑。”林凡转头对身旁的老蚕农说道,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若是把它们嫁接在一起,蚕宝宝吃了吐出的丝,说不定能映出字来呢。”

老蚕农瞪大了眼睛,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公子,这……这真能做到吗?”

“自然可以,您且试试便知。”林凡信心十足地回答,将手中的桑叶递给了老蚕农。

研究所后院,李瑶正忙着调试系统产出的“水力缫丝机”。那青铜齿轮在水的带动下缓缓转动,竹笼随之旋转,沸水中的蚕茧自动抽出丝缕,一缕缕洁白细腻的蚕丝有条不紊地缠绕在丝架上,比手工缫丝快了十倍不止。机器的运转声在院子里回响,宛如一首欢快的乐章。突然,一名小吏急匆匆地跑来禀报:“公子,西市布庄说新织的‘蝉翼纱’卖疯了,供不应求,可染坊的茜草却不够用啦。”

林凡听后,不慌不忙地摸出钓竿,那钓竿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灵性。他轻轻一甩,钓线勾住墙角的陶罐,轻轻一拽,里面便滚出系统兑换的“速生茜草”种子。“这些种子拿去分给农户们种植,这种茜草三个月就能收了,足够染坊用的了。”林凡说道,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午后,林凡来到城南农田巡视。只见百姓们正使用着系统改良的“曲辕犁”耕地,那犁头镶着从邢州缴获的精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犁辕弯成系统计算的最佳角度,耕地的效率大大提高,一亩地省了半头牛的力气。田间,老农们挥汗如雨,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位老农捧着新收的“金穗稻”跑来向林凡道谢:“公子啊,这稻子穗子比胳膊还粗,收成可好了,就是脱壳太费劲了。”

“无妨,我自有办法。”林凡笑着让工匠们送来了“水力脱壳机”。齿轮带动的木槌均匀地敲打稻穗,谷壳簌簌落下,露出金黄的稻谷。“可别把稻壳扔了,这可是好东西。”林凡又补充道,“它能烧成‘草木灰’,是上好的肥料呢。”

傍晚时分,林凡回到帅帐批阅公文。不一会儿,郭崇韬抱着账本走了进来:“公子,新修的‘通济渠’己经完工,能灌溉三万亩旱地了,但在挖渠时挖出了一些甲骨。”

“哦?拿来我看看。”林凡接过甲骨,钓竿轻触,便有系统金光闪过,解析出甲骨上的文字,“是商代卜辞,说这里‘厥土赤埴,宜谷宜桑’。正合适,我们把渠边那片地改成‘示范田’,种上系统的‘耐寒麦’。”他又翻出一张图纸,“让工匠们按照这个图纸去造‘龙骨水车’,把渠水首接抽到山上去,这样灌溉就更方便了。”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林凡独自来到城东的“惠民药局”。乌骨达正用奚族秘术调配冻疮药,见林凡进来,忙捧着个玉瓶上前:“公子,这‘冰蚕膏’加了系统的‘愈合粉末’,治冻裂管用的很。”

“好,拿去给百姓们用吧。”林凡打开瓶盖闻了闻,又走到药柜前,从系统背包里取出晒干的“金银花”,“这种花泡茶能防瘟疫,让药局免费发给百姓们,尤其是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农户们,更需要这个。”

走出药局,只见巡逻的士兵们背着“夜行灯”经过。那灯笼在夜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灯柱上还刻着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林凡抬头望向天空,系统提示浮现:【民生满意度提升至75%,解锁'水利枢纽'设计图】。他微微一笑,对随行的侍从说道:“明天让工部开工,把城北那条臭水沟修成‘映月湖’,岸边种上系统的‘夜光莲’,到时候定是一番美景。”

月光如水,洒在泽州城的轮廓上,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银纱。林凡抚摸着钓竿上新增的“民生刻度”,脑海中浮现出白天在桑园看到的场景:采桑女们哼着新编的歌谣,那歌声清脆悦耳,竹篮里的金尾蚕正吐着莹白的丝,丝线在夕阳下闪烁着光芒,如同系统奖励的垂钓值一般。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乱世之中,最厉害的兵器,从来不是机关弩炮,而是让百姓能安心种桑麻的日子啊。

秋霜初降,寒风凛冽,邢州城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林凡站在新建成的“冶铁坊”前,看着系统界面上跳动的蓝光,心中满是欣喜。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检测到'百炼钢'锻造法改良成功,奖励工业值80000点,解锁'流水线生产'技术】。他伸手接过工匠递来的钢剑,那剑身在阳光下映出系统解析的纹路,寒光逼人。

“不错,把‘折叠锻打’次数加到七十二次,刃口再嵌上从契丹钓来的‘陨铁砂’。”林凡仔细端详着钢剑,对工匠们吩咐道。

冶铁坊后院,高思继正指导沙陀工匠调试“水力鼓风机”。那青铜叶轮在水流的冲击下飞速旋转,强大的气流通过皮革风囊源源不断地向熔炉输送,炉内的精铁很快熔成铁水,火红的铁水散发着炽热的光芒。突然,一名学徒跑来禀报:“公子,用‘灌钢法’炼出的钢坯总是有气泡。”

林凡听后,摸出钓竿,钓线轻触钢坯,系统金光闪过,解析出问题所在:“是温度不够,把熔炉改成系统设计的‘环形炉’,用煤块分层烧制,这样温度就能达到要求了。”

午后,林凡巡视城南作坊。百姓们正使用着系统改良的“脚踏纺车”织布,那纺车的锭子是精铁打造,踏板连杆按系统力学设计,纺棉线的效率大大提高。一位老妇捧着新织的“斜纹布”前来道谢:“公子啊,这布耐磨经洗,可就是染黑布的‘皂斗’不够用。”

“无妨,我自有办法。”林凡立刻让随从送来“人工靛蓝”配方,“按照这个配方,用菘蓝叶发酵,就能染出比皂斗更牢的黑色了。”

傍晚,在工坊议事之时,郭崇韬抱着账本进来汇报:“公子,新造的‘曲辕犁’己经卖出三千具了,但犁头磨损太快。”

林凡拿起样品,钓竿轻触,便解析出磨损的原因:“在犁头曲面镀层‘铬’,就是上次从系统钓来的那种银白色金属,这样就能提高犁头的耐磨性了。”他又翻出一张图纸,“让工匠们按这个图纸造‘水力锻锤’,锻打农具时能省八力。”

夜深人静,林凡独自来到城西的“兵器库”。张归霸正用算珠推演铠甲产量,见林凡进来,忙递过一份清单:“公子,‘明光铠’的胸甲镜面总是磨不平。”

“用这个。”林凡取出系统的“金刚砂磨石”,“蘸水打磨,就能磨出照见人影的镜面了。还有,铠甲内衬改用‘棉花绒’,就是系统新培育的那种长绒棉,穿着更舒适。”

走出兵器库,巡逻士兵穿着新造的“皮铁复合甲”经过。那甲胄在月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甲片边缘还刻着工匠的名字,彰显着它的独特与精致。林凡抬头望向天空,系统提示浮现:【工业满意度提升至60%,解锁'齿轮传动'技术库】。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对随从说道:“明天让工坊开工,造一批‘水力舂米机’,再给城里的水井装上‘辘轳绞车’,井绳用系统的‘麻纤维’搓,耐磨还不勒手。”

炉火映红了邢州的夜空,宛如一片燃烧的晚霞。林凡抚摸着钓竿上新增的“工业刻度”,回想起白天在冶铁坊看到的场景:老工匠们围着熔炉谈笑风生,新学徒们用系统的“温度计量仪”测量火候,铁水倒入模具时发出滋滋的声响,如同系统解锁新技术时的提示音一般。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在这乱世之中,最坚固的城墙,从来不是钢铁铸就,而是让百姓能安心打制农具的炉火啊。

春分时节,春风和煦,魏博城热闹非凡。林凡蹲在扩建后的“商税司”前,看着系统界面上跳动的紫光,心中满是期待。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检测到'市易法'试行成功,奖励商业值100000点,解锁'金融信贷'系统】。他指尖捏着刚印刷的“交子”,那交子上的玄鸟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对着阳光一照,隐藏的防伪符箓清晰可见。

“张主簿,这交子要分五贯、十贯两种,兑换处就设在各州县的‘惠民仓’。”林凡对张主簿说道,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商税司后院,李瑶正忙着调试系统产出的“自动算盘”。那青铜齿轮带动算珠自动进位,核算商税的速度比人工快了五倍不止。突然,一名牙人跑来禀报:“公子,南来的茶商说,咱们收的‘过境税’比汴州高两成。”

林凡听后,不慌不忙地摸出钓竿,钓线轻触墙上的税则,系统自动标注出税率差异:“把茶税降到和潞州一样,再给茶商发‘运茶凭证’,沿途关卡免检,这样茶商们就能更安心地做生意了。”

午后,林凡巡视东市。只见百姓们正使用着系统改良的“公平秤”交易,那秤杆是精铜打造,秤砣刻着系统校准的星准,称十斤肉误差不超过半两。一位商贩捧着新制的“量斗”前来道谢:“公子啊,这方斗西边都刻着刻度,量米时再也不怕吃亏了。”

“好,以后咱们市场上的斗、秤、尺都要统一标准,工匠铺里能免费校准,确保公平交易。”林凡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傍晚,在税司议事之时,郭崇韬抱着账本进来汇报:“公子,新开通的‘运河商道’赚了不少,但商船遇风浪损失率高。”

“在此地建‘避风港’,用系统的‘水泥’浇铸码头,再给商船发‘保险契’,遇险了按契赔偿。”林凡翻开系统的“航海图”,指尖点在黄河入海口,“这样商船们就能更安全地航行在运河上了。”他又摸出一张图纸,“让工匠们按这个图纸造‘罗盘’,用磁石指针给商船导航,这样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夜深人静,林凡独自来到北市的“商会馆”。张归霸正用算珠推演商税细则,见林凡进来,忙递过一份报告:“公子,西域胡商想赊购丝绸,但我们没有‘赊贷’先例。”

“按这个给胡商评等级,A级以上能赊三成货款,到期不还就用‘追债符’。”林凡取出系统的“信用评级”手册,“追债符就是系统那个能定位欠债人的符箓,有了这个,就不怕他们赖账了。”

走出商会馆,巡逻士兵背着“商税记录匣”经过。那匣子在月光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匣盖上刻着“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林凡抬头望向天空,系统提示浮现:【商业满意度提升至85%,解锁'国际贸易'平台】。他微微一笑,对随从说道:“明天让市易司挂牌,收兑西域的‘萨珊银币’,再印些双语的‘通商文牒’,给去草原的商队护身,让他们能更顺利地进行贸易。”

月光如水,洒在魏博的商街上,灯火通明。林凡抚摸着钓竿上新增的“商业刻度”,回想起白天在市易司看到的场景:商人们围着交子议论纷纷,牙人用系统的“行情板”标注物价,漕运码头的搬运工们哼着新编的号子,那号子里唱着“交子好,交子妙,十贯交子换匹绡”。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感慨,在这乱世之中,最锋利的武器,从来不是千军万马,而是让百姓能安心做买卖的秤星啊。


    (http://moshangge.com/book/2QUJ-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