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归家后,我便着手准备赴宴事宜。翠屏为我挑了一件月白色绣银丝梅花的长裙,外罩一件轻纱披帛,发间仍只簪一支白玉簪,素雅而不失端庄。母亲生前最爱这般打扮,她说:“女子之美,不在珠光宝气,而在气质清明。”
宴会当夜,宫灯高悬,东苑内香炉袅袅,丝竹悠扬。我步入园中,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扶疏之间,宾客往来如织。太子立于主位旁,身着明黄锦袍,眉目温润,目光扫过众人时,在我身上稍作停留,唇角微勾。
“苏小姐来得正好。”他缓步走来,语气温和,“今日文宴,以‘春’为题,望诸位才子佳人各展所长。”
我屈膝行礼,指尖不自觉地触碰袖中灵韵笺谱,心中微微一动——笺谱竟隐隐泛起一丝异样的波动,似有不安的情绪在暗处涌动。
“殿下抬爱,民女定不负所期。”
他颔首,随即引我入席。席间才女众多,皆是京中名媛,谈笑风生,气氛热烈。不多时,轮到我上场献诗。我起身缓步至庭中,衣袂轻扬,众人的目光随之而来。
正当我欲开口吟诵之际,忽见一抹身影自侧廊掠过,脚步急促而刻意。还未等我反应,一名舞姬自花丛中踏出,故意在我身旁绊了一下。我足下一滑,身形微晃,险些跌倒。
满座哗然。
“哎呀!”那舞姬惊呼一声,脸上故作慌张,“奴婢一时不慎,冲撞了苏小姐,还请恕罪!”
我稳住身形,心知这是王氏母女设下的陷阱。若我此刻狼狈不堪,不仅失了体面,更会在太子面前留下轻浮无能的印象。
指尖迅速触及袖中灵韵笺谱,刹那间,一股清流涌入脑海,思绪澄澈如泉。
我顺势转身,眸光流转,笑意浅浅,吟道:
“风起云涌处,步步皆从容。”
诗句出口,全场静了一瞬,旋即掌声雷动。
“好一个‘步步皆从容’!”太子率先鼓掌,眼中带着赞许与欣赏,“苏小姐临危不乱,词句更是洒脱自如,令人敬佩。”
我微微一笑,躬身谢礼,随即提笔,在早己铺好的宣纸上挥毫疾书:
“宴中咏怀”西字跃然纸上,紧接着,一首新作缓缓展开:
“芳菲未尽春将暮,
燕语呢喃绕画梁。
杯影摇红添旧梦,
谁言锦绣不如霜?”
写罢,我放下毛笔,抬头迎向太子的目光。
他静静凝视片刻,忽然起身,亲自走下台阶,来到我身边。
“此诗意境深远,既有春之繁华,亦含人生况味。”他语气郑重,“苏小姐之才,果然名不虚传。”
皇帝也在御座上点头称许,几位妃嫔纷纷称赞,更有贵女低声议论,对我的态度己然改观。
然而,我知道,这不过是个开始。
宴会继续进行,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但我敏锐察觉,那名舞姬几次欲靠近我,都被我借故避开。她的情绪依旧紊乱,显然并非自发行动,而是受人指使。
趁席间换茶之际,我起身告退,假意前往更衣。绕过回廊,我悄然取出灵韵笺谱,轻轻闭上双眼,感知那一丝熟悉的气息。
果然,笺谱传来一阵阴冷之意,正是那名舞姬的情绪源头。她的记忆片段浮现眼前:数日前,她在丞相府后门被一名嬷嬷拦住,递给她一枚金锞子,并附耳低语几句……
我睁开眼,神色不动,却己明白幕后之人是谁。
王氏,果真不甘寂寞。
我缓步回到宴席,面上依旧淡然微笑,仿佛方才之事从未发生。太子正与几位大臣交谈,见我归来,朝我投来一眼,目光深沉,似有所思。
“苏小姐,可愿再赋一曲?”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令全场听闻。
我略一欠身:“恭敬不如从命。”
正待我再次起身,忽瞥见一名侍女匆匆跑入庭院,面色慌张。她低声道:
“禀殿下,宫门外有人闯入,自称……自称是苏丞相的亲信,携有密信呈交太子!”
太子眉头微蹙,目光转向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我心头一紧,指尖再次触碰灵韵笺谱,试图感知那闯入者的气息。
笺谱微微震动,传来一股急切而隐忍的情绪——那人,似乎真的来自丞相府,且情绪中夹杂着一丝恐惧与焦急。
“请殿下容民女先行告退。”我低声说道,语气坚定。
他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去吧。”
我转身离席,刚踏出一步,身后却传来他低沉的声音:
“小心行事。”
我脚步一顿,未回头,只轻轻应了一声:“是。”
夜色渐深,宫灯映照下的回廊显得幽深莫测。我快步前行,心中己有计较。
(http://moshangge.com/book/2A6L-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moshangge.com